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ry/9/1757454

雪隧十年 宜蘭觀光潮為何退燒?

2016-06-12 23:29 聯合報 記者戴永華即時報導

雪隧為宜蘭帶來什麼好處,有形的以觀光財最明顯,餐旅業營業額從通車前的五十億元大幅成長到十九倍,餐旅和民宿增加九千多間,雪隧為宜蘭觀光創造多年榮景,但在通車滿十年之際,這股熱潮開始向下翻轉。

十二點九公里、東南亞第一長的雪隧開通,拉近宜蘭和台北的距離,只要不塞車,一小時內輕鬆抵達,尤其宜蘭好山好水、小吃美食又多,讓宜蘭迅速成為台北觀光客的最愛。

大量遊客經雪隧湧入蘭陽平原,觀光、餐飲和旅宿業直接受益,熱門的羅東夜市、礁溪溫泉區一到假日滿滿的人,在地人才知的「隱藏版」小吃美食經過網路推波助瀾,成為排隊名店,趁著雪隧帶來的商機,讓業者大發觀光財。

雪隧經濟從數據可看出,九十五年全縣民宿、餐廳二二一間,去年成長到一萬一三五八間,不到十年翻五倍。

另一個無形好處是宜蘭人回家的路變近了。不少宜蘭人「北工蘭居」,每天通勤上下班,或雖住大台北,因為雪隧,周末全家返鄉探視老父母更方便。

從事補教業的黃姓女子,原在台北市月付萬元租屋,雪隧通車後回家鄉礁溪買房通勤上班。她算一算,房貸和房租差不多,房子還是自己的,開車到公司不用一小時,她說:「雪隧改變我的人生,否則我到現在還是無殼蝸牛。」

不過,宜蘭觀光熱度近來呈現向下翻轉走勢,民國九十五年全縣住宿及餐飲業營收五十億餘元,前年達九百五十五億兩千餘萬元;去年元旦大塞車後銳減為九百零五億五千餘萬元。

觀光人數也下滑,前年縣轄觀光遊憩區有七百八十六萬多人次,是通車前兩倍多;去年剩六百九十三萬多人次,掉了近百萬人次。

遊客最愛造訪的羅東夜市,業者感受很深。賣蔥肉餅的業者說,「以前假日晚上人潮十二點才散,現在十點就稀稀落落」。

庄腳所在民宿負責人「吳媽」經營民宿廿幾年,「今年是最冷的一年」,她說「暑假訂房仍七零八落,比SARS時還慘」

缺新亮點 才是問題

為何生意直直落?業者直指「元凶」是塞車。宜蘭亞典果子密碼館業者賴文典認為,去年元旦大塞車嚇跑遊客,他去年業績少三成,今年第一季掉五成。

有人覺得觀光景點失去吸引力也是原因。雅廬民宿業者吳素惠說,遊客一窩蜂嘗鮮,宜蘭沒有新亮點不會想再來玩,是最大致命傷。

也有宜蘭人覺得退燒未必不是好事,宜蘭自然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曾祥村說,最近團客變少,外國觀光客自由行居多,水準變高了;宜蘭人陳玲說,假日不敢進夜市,最近發現人變少,她開心逛街吃美食,「觀光退燒,也有宜蘭人感到高興」。

http://udn.com/news/story/9916/1757681

雪隧十年了 見證宜蘭巨變

2016-06-13 03:09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戴永華、林縉明、羅建旺、吳佩旻/報導

前言:雪山隧道是連繫大台北與蘭陽平原的臍帶,灌注宜蘭觀光發展養分,人潮錢潮隨之而來,宜蘭看似翻轉,卻也出現物價、房價抬高、農舍濫建等負面效應,近年熱潮甚至出現退燒跡象。雪隧通車屆滿十年前夕,本報採訪團隊深入各面向,探討雪隧帶來的美麗與哀愁。

雪隧為宜蘭帶來什麼好處,有形的以觀光財最明顯,餐旅業營業額從通車前的五十億元大幅成長到十九倍,餐旅和民宿增加九千多間,雪隧為宜蘭觀光創造多年榮景,但通車滿十年之際,這股熱潮開始向下翻轉。

十二點九公里、東南亞第一長的雪隧開通,拉近宜蘭和台北的距離,只要不塞車,一小時內輕鬆抵達,尤其宜蘭好山好水、小吃美食又多,讓宜蘭迅速成為台北觀光客的最愛。

大量遊客經雪隧湧入蘭陽平原,觀光、餐飲和旅宿業直接受益,熱門的羅東夜市、礁溪溫泉區一到假日滿滿的人,在地人才知的「隱藏版」小吃美食經過網路推波助瀾,成為排隊名店,趁著雪隧帶來的商機,讓業者大發觀光財。

雪隧經濟從數據可看出,九十五年全縣民宿、餐廳二二一間,去年成長到一萬一三五八間,不到十年翻五倍。

另一個無形好處是宜蘭人回家的路變近了。不少宜蘭人「北工蘭居」,每天通勤上下班,或雖住大台北,因為雪隧,周末全家返鄉探視老父母更方便。

從事補教業的黃姓女子,原在台北市月付萬元租屋,雪隧通車後回家鄉礁溪買房通勤上班。她算一算,房貸和房租差不多,房子還是自己的,開車到公司不用一小時,她說:「雪隧改變我的人生,否則我到現在還是無殼蝸牛。」

但宜蘭觀光熱度近來呈現向下翻轉走勢,民國九十五年全縣住宿及餐飲業營收五十億餘元,前年達九百五十五億兩千餘萬元;去年元旦大塞車後銳減為九百零五億五千餘萬元。

觀光人數也下滑,前年縣轄觀光遊憩區有七百八十六萬多人次,是通車前兩倍多;去年剩六百九十三萬人次。

羅東夜市賣蔥肉餅的業者說,「以前假日晚上人潮十二點才散,現在十點就稀稀落落」。庄腳所在民宿負責人「吳媽」經營民宿廿幾年,「今年是最冷的一年」,她說「暑假訂房七零八落,比SARS時還慘。」

http://udn.com/news/story/3/1770081

雪隧通車10年 竹科宜蘭基地發展仍牛步

2016-06-18 08:50 中央社 宜蘭縣18

雪山隧道通車10年,當初外界預期能帶來工商發展、經濟繁榮,但目前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宜蘭基地的發展受限於只能試量產,尚未形成產業聚落,發展仍牛步。

竹科宜蘭基地前身是南機場跑道,二戰末期曾是神風特攻隊基地。它於民國94年時就獲得行政院核定同意籌設,當時招商引進特色就規定只以通訊知識服務產業、數位創意產業及研發產業為發展主軸,希望規劃打造低污染、高附加價值的創新知識園區。

不過,之後因土地徵收耗時、園區建設開發及對環保要求特別嚴格,要求不得量產,不易吸引廠商進駐。每當選舉一到,都會有不同聲音在指責這塊地「會不會放牛吃草?」。宜蘭基地之後經多次環評,才放寬准許試量產。

根據縣府統計,宜蘭基地至今只有9家企業申請入區通過,其中第1期標準廠房、首家進駐的宇正精密科技公司在今年5月上旬才剛落成啟用,「十年終於磨成一劍!」。

「可以生產就願意進駐,若不允許就不再考慮」,宜蘭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總幹事李守正說,在不污染環境原則下,宜蘭縣不反對量產行為,許多大廠在投資上不願意接受只能試量產的模糊地帶。

為了吸引更多廠商願意進駐,竹科管理局已計畫祭出初期3年租金7折的優惠,但能否有效招攬,產生企業群聚效應?這些還要視竹科管理局願不願意重新擬定新政策、重提環境影響評估,放寬到可以量產階段。

至於在縣內其他地區部分,雪隧通車後,雖引進不少太陽能光電及生技醫療等新產業,但這10年來所帶來人流與金流,似乎只受惠於觀光餐飲業及服務業,或是不少轉型為觀光工廠的傳統產業,其他製造業受限於大貨車無法行經雪隧的安全因素,在營運成本上並沒有因此受惠。

宜蘭縣工業會理事長莊清萬說,由於製造業者在宜蘭端的原料與成品等貨物運輸費用,目前還是相對較高,也壓縮到員工薪資的發展空間。

宜蘭縣長期以來堅持「環保立縣」,不管是在空氣或水汙染部分的要求標準,都修改到比其他縣市或中央更嚴格的標準。在這樣情況之下,既有的製造業者必須付出更高的環保設備成本,也經影響到外地廠商願意進駐投資的意願,但也是不得已的決定。

http://udn.com/news/story/3/1770080

雪隧通車10年房價漲 年輕世代購屋難

2016-06-18 08:53 中央社 宜蘭縣18日電

「住宜蘭,不必移民紐西蘭」這是雪隧通車不久後,宜蘭縣政府喊出的口號;但10年過去了,人口數不升反降,加上房價上漲,讓不少在地真正想要成家的年輕人夢想幻滅。

10 年前,國道5號雪山隧道開通,開啟宜蘭對外發展新契機,縣府隨即以「住宜蘭,不必移民紐西蘭」為訴求,強調環境優美,鼓勵新移民移入;但據縣府統計,雪隧 通車前幾年,縣內戶籍人口數都約在46萬人;但在通車後,人口數不升反降,開始下滑,去年剩下約458000人,未見明顯島內移民潮。

「生 育補助金額雖不高,但總比宜蘭好」在宜蘭市經營餐廳的黃姓業者說,雪隧通車不久後,他與妻子將戶口從台北市遷到宜蘭定居做生意,但後來台北市政府宣布「助 你好孕」專案,包括給予新生兒新台幣2萬元獎勵、5歲前的幼兒每月2500元的托育補助費等優惠後,在孩子將出生前,又把全家戶口遷回都會區。

不只如此,由於這幾年來宜蘭縣土地因交通因素,不斷被炒作,縣內土地增值稅收也從通車當年度的154067萬元,增加到去年的306865萬元。

此外,內政部在去年底公布的資料也顯示,今年全國公告地價較上次(102年)評定調升30.54%,其中以宜蘭縣調升118%最多;在較新的「第45期都市地價指數」刊物中,宜蘭縣上漲5.25%,也是各縣市中漲幅最大者。

在 交通部觀光局歷年來的「國人旅遊狀況調查」中,雪隧通車之後這10年,礁溪每年都擠入國內前10大到訪據點。如今,走在礁溪溫泉區內,可見到不少號稱是溫 泉套房的電梯大廈,這些屋主多半都是週末假日才會來住的外地民眾,或是等待轉售的不動產投資客,兩房一廳的小宅竟可轉手賣到1700萬元以上,一坪要價約 50萬元。

面對房價不斷上漲,唯一獲利者只有投資客,卻苦了在地一般家庭,過去在不算精華區3樓新建透天厝頂多要價約500萬元,但現在沒有700萬元,根本買不到。

北宜不動產業者呂柏凱說,幾年前在宜蘭非精華鄉鎮的透天厝約700萬元,如今已漲到近千萬元;就算是商業區的大廈住宅也從每坪平均7萬元,漲到13萬元。在扣除自備款後,光是1個月就要繳交近3萬元的貸款。

「現在,宜蘭年輕一代若要置產,比過去困難」,雖有房仲業者認為,宜蘭的房地產不管在任何地區的漲幅已近停滯,但在地上班族受限於工商沒有跟進發展,收入跟不上房價,成為雪隧通車10年來的受害者。

「住宜蘭,不必移民紐西蘭」這是雪隧通車不久後,宜蘭縣政府喊出的口號;但10年過去了,人口數不升反降,加上房價上漲,讓不少在地真正想要成家的年輕人夢想幻滅。

10 年前,國道5號雪山隧道開通,開啟宜蘭對外發展新契機,縣府隨即以「住宜蘭,不必移民紐西蘭」為訴求,強調環境優美,鼓勵新移民移入;但據縣府統計,雪隧 通車前幾年,縣內戶籍人口數都約在46萬人;但在通車後,人口數不升反降,開始下滑,去年剩下約458000人,未見明顯島內移民潮。

「生 育補助金額雖不高,但總比宜蘭好」在宜蘭市經營餐廳的黃姓業者說,雪隧通車不久後,他與妻子將戶口從台北市遷到宜蘭定居做生意,但後來台北市政府宣布「助 你好孕」專案,包括給予新生兒新台幣2萬元獎勵、5歲前的幼兒每月2500元的托育補助費等優惠後,在孩子將出生前,又把全家戶口遷回都會區。

不只如此,由於這幾年來宜蘭縣土地因交通因素,不斷被炒作,縣內土地增值稅收也從通車當年度的154067萬元,增加到去年的306865萬元。

此外,內政部在去年底公布的資料也顯示,今年全國公告地價較上次(102年)評定調升30.54%,其中以宜蘭縣調升118%最多;在較新的「第45期都市地價指數」刊物中,宜蘭縣上漲5.25%,也是各縣市中漲幅最大者。

在 交通部觀光局歷年來的「國人旅遊狀況調查」中,雪隧通車之後這10年,礁溪每年都擠入國內前10大到訪據點。如今,走在礁溪溫泉區內,可見到不少號稱是溫 泉套房的電梯大廈,這些屋主多半都是週末假日才會來住的外地民眾,或是等待轉售的不動產投資客,兩房一廳的小宅竟可轉手賣到1700萬元以上,一坪要價約 50萬元。

面對房價不斷上漲,唯一獲利者只有投資客,卻苦了在地一般家庭,過去在不算精華區3樓新建透天厝頂多要價約500萬元,但現在沒有700萬元,根本買不到。

北宜不動產業者呂柏凱說,幾年前在宜蘭非精華鄉鎮的透天厝約700萬元,如今已漲到近千萬元;就算是商業區的大廈住宅也從每坪平均7萬元,漲到13萬元。在扣除自備款後,光是1個月就要繳交近3萬元的貸款。

「現在,宜蘭年輕一代若要置產,比過去困難」,雖有房仲業者認為,宜蘭的房地產不管在任何地區的漲幅已近停滯,但在地上班族受限於工商沒有跟進發展,收入跟不上房價,成為雪隧通車10年來的受害者。

http://udn.com/news/story/3/1770083

解決國5塞車 至今任何方法仍難使力

2016-06-18 08:59 中央社 宜蘭縣18日電

國道5號雪山隧道通車滿10年,每逢假日必塞車早已不見怪,交通部曾祭出各種管理手段,雖在大眾運輸有些成果,但對於一般車輛仍難使力,主因是車流量已超過飽和。

打從國5通車開始,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就想盡方法解決假日塞車問題,雪隧內速限也從最早的70公里,提升至90公里,但每到假日還是「塞、塞、塞」;甚至有時到了凌晨2時,才逐漸紓緩車潮。

根據高公局估算,國5每天單向的車流量,若能維持在28000輛以下,道路就較順暢;但過去假日全天車潮往往超過4萬輛次,需求量是供給量的1.5倍以上。

為維持假日雪隧通車順暢,高公局老早就透過嚴格的匝道儀控,控管要上國5的車流,但反效果就是讓各匝道附近的道路大排長龍,癱瘓宜蘭縣一般交通。高公局之後又推出匝道大客車專用道,大眾運輸在尖峰時間省下不少塞車時間。

此外,民國101年起還首次選在一般假日,試辦國5北上高乘載管制措施,之後成常態;103年起,連假國5南下及北上都有高乘載。

為讓車流發揮「移峰填谷」作用,高公局也曾在1038月試辦尖離峰差別費率,尖峰時段加價5成,離峰時段減價5成。

不過,這樣的管理手段根本是要讓人「晚來早回」(週末晚點來宜蘭,週日提早北上),當時實施首日仍塞車回堵,有人不想為了只省約20元,依舊選擇受困車陣中。在引起民怨後,也就沒有常態措施。

「難道宜蘭人要回家也得分單雙日嗎?」雪隧塞車持續無解,交通部在104年又曾拋出建議,可比照國外方式,在假日依車牌尾數單雙號管制分流,但立即有宜蘭人舉起反對牌,強調國5塞車主因都是外來車輛,若管制真的實施,宜蘭人反而得到更大懲罰,構想最後也不了了之。

唯一值得讓人認可的是,國5從今年初起正式視交通尖峰狀況,機動開放大客車行駛路肩及主線紅綠燈儀控措施,儘管有人批評國道設紅綠燈是項「奇蹟」,但獲客運業者支持,大客車行車時間約再縮短半小時。

但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國5的旅次主要是旅遊,以目前宜蘭各觀光景點之間的大眾運輸接駁服務還不是很理想的情況下,多數人還是選擇自己開車。

宜蘭人士曾提出,雪隧北上出口後的路段,應提升至與雪隧內同樣的速限90公里;宜蘭縣長林聰賢更曾喊出,應再放寬隧道內速限或允許變換車道,但都遭交通部以道路設計與安全考量為由拒絕。

5至今依舊擺脫不了塞車惡夢,匝道儀控、高乘載管制、尖離峰差別費率、車號單雙管制分流,全然無解,更謠傳未來的自動化科技執法系統,會取締間距過短的車輛,導致「牛車隊長」一大堆,降低後方車輛速度。

目前,國5替代道路的北宜公路太彎,濱海公路太長,面對未來蘇花公路改善工程通車的衝擊,這條東部唯一的國道,將來勢必引進更多的車輛。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775176

建構在地交通網 解宜蘭塞車苦

2016-06-21 05:12 聯合報 本報記者羅建旺、戴永華

國五雪山隧道通車滿十年,塞車問題一直無解,連日來各界紛紛拋出「入城稅」、調高風景遊憩區停車收費300元等建議;其實動腦獻策是好事,有助於中央與地方評估其可行性,只不過要達到人潮來、車潮不來的目標,這樣對宜蘭整體觀光而言,才能算是雙贏。

每 天行駛雪隧的交通流量,遠大於二線道的雪隧容量,以致車潮在假日或尖峰時段無法紓解,過去曾有人提出差別費率、單雙號車牌分流等建言,宜蘭縣議會議長陳文 昌日前倡議立法並收取50元「入城稅」則是最新震撼彈,就連台北市卸任的官員也都來軋一腳,建議宜蘭風景遊憩區的停車收費調高到300元。

50 元的入城稅並不多,有些人可能不在意,立法收稅的效果如何,尚待評估;至於把停車費調高到300元,無非就是要刺激遊客不要開車到宜蘭,改搭大眾交通工 具,然而這些有別於外縣市的特別作法,或許可以減少車潮,但也有可能嚇跑遊客,對於這一年多出現翻轉下滑的觀光業,恐怕更雪上加霜。

雪隧塞車的夢魘,已對觀光業不利,將來若是管制太多嚇跑遊客,同樣是不樂見,結論是唯有人潮來、車潮不來,才是解決塞車、帶動觀光的雙贏作法;在此前提下,建構完善的在地交通網路,達到無縫接軌,才是根本之道。

近年來,中央與縣政府都曾經針對在地交通接駁訂定配套措施,但多數遊客仍然「無感」,甚至宣傳不夠,不少縣內民眾也全然「不知」,問題出在哪裡?必須好好檢討。

政府機關不要紙上作業,建議多聽聽民間業界、遊客的聲音,提高搭乘大眾運輸的鼓勵誘因,公家單位該花的經費不要省,民間業界更可幫忙宣傳推一把,才能共同解決國五雪隧的塞車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v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