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經濟大蕭條 VS 2008金融風暴
本文摘自富蘭克林證券投顧

一年多來,美國金融業地雷連環炸開,加上失業率節節攀升,不禁令投資人憂心美國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是否會再起?事實上,由幾個觀點來看,投資人暫時不用過於憂心。 

第一、預言中的災難最後並不容易形成災難,在經濟大蕭條前,當時幾乎沒有人會預測到市場會大崩盤,而最後下跌了逾80%,而當前世人已有所警覺,拯救市場也成了全球各領導人合作的主要目標,各國央行更首次使用聯合降息的手段。
 

第二、聯準會的功能事實上已大幅加強,聯準會是在1913年成立,但到了1929年,其功能仍弱,而如今聯準會已有了更充足的經驗和工具,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更是研究經濟大蕭條時代的專家。舉例來說,當年美國聯邦政府於危機之初,並沒有馬上增加貨幣供給,反而採取縮減態度,這和一年前聯準會立即積極降息和挹注資金大不相同,顯示聯準會在決策和執行能力上已不同過往。
 

第三、各國已記取教訓,不嚴加限制進出口發展,當前全球貿易頻繁會有助全球經濟。於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斯慕特-賀利關稅法案 (Smoot-Hawley
Tariff Act)來阻止海外進口產品,各國起而仿效,形成史上最大的關稅貿易壁壘,反而造成全球工業產出大幅降低。
 

第四、現在美國的社會制度比當年更佳完整,包括失業保險等社會福利制度,還有保障存戶權益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等等,都是當時未有的。最後,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的需求也可望為美國甚至是全球經濟形成某種程度的支撐。總結而言,未來再度重演大蕭條的機率應是不高的。
 



表一、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和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比較
 

經濟大蕭條 目前
股市跌幅 史坦普500指數下跌86% 史坦普500指數下跌42.55%
聯準會功能 聯準會1913年成立,至1929年功能仍弱 柏南克曾有論文研究經濟大蕭條時代,加上政策工具已多
經濟成長率 1932年美國GDP為-13.4% 2.8%,預估今年第四季-2%
貿易政策 1930年6月關稅法案通過,全球貿易暴減至原來的1/3 各國貿易水準頻繁
利率水準 為防資金流失,先調升利率,但後來仍從6%->1% 聯準會立即從5.25%,陸續調降至1.5%
失業狀況 最高在1933年的24.9% 2008年9月來到6.1%
房價 -30% 標普/凱斯席勒美國20大都市房價指數跌幅約19%
銀行倒閉家數 1930~1933年共倒閉9096家 15家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花旗集團,「全球經濟大蕭條」 資料截至:2008/10/10 

投資回歸簡單化 獲利潛能不消失 

全球股市劇烈地挫跌後,意味著一個世代漲升故事的變換,未來的投資哲學和想法,又會做如何的演變呢?
 

在2002 年,前聯準會葛林斯班見到因為貨幣政策而振興的蓬勃房市,樂觀表示當時的抵押貸款市場是美國經濟強而有力的穩定力量,更鼓吹房貸戶利用可調整利率房貸來節省利息,葛林斯班可能也料想不到的是,這些房貸和他一向鼓勵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在如今反而成為打擊全球金融和經濟的兇手。或許金融創新並不是壞事,但是當其已不受規範時,反而就會形成威脅大眾經濟生活的怪獸。因而,未來各國在金融體系的規範上會趨於嚴格。雖然金融業的獲利必定會受到大幅度的壓抑,但金融業的犧牲將能夠有助於全球金融更穩定的發展。
展望未來,投資的獲利潛能必不會消失,只不過內容將有所改變。 

投資哲學將回歸簡單化,過於複雜的投資方式可能遭到摒除或縮減,回復到簡單的股票、債券、貨幣或共同基金等等工具上。在投資內容方面,相信投資人將會以倍數更高的放大鏡來檢視企業的經營品質,企業的經營內容越單純,會讓投資人更容易分析其投資價值,方能得到信任。另外,在當前信貸緊縮,企業和個人借款都不易的環境裡,現金流量越充沛,而且越能掌握民眾必須消費品的公司,才有利順利生存,也才能受到投資人的青睞。換句話說,唯有簡單和回歸正道經營的公司,方在股價上能有較好的表現。
 

另外,各國央行展開金額不一的紓困計劃,聯準會聯合歐洲央行等全球七大央行同步宣佈緊急降息兩碼,開了歷史先例。展望未來經濟情勢,多數各國央行的降息動作,恐怕難以結束,因此全球債市預期仍有一波多頭可期。在股市動盪之際,保守型的投資人不妨透過佈局全球債市,來掌握相關題材的獲利契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v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