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零體罰 立院三讀通過 
2006/12/12

立法院今天下午通過了教育基本法修正條文第八條,禁止各級學校施行體罰,台灣也繼外
蒙古在上週五通過法案後,成為全世界第109個立法禁止學校體罰的國家。未來所有教育
機構包括公私立幼稚園到研究所,甚至補習班都不得已任何理由體罰學生,共計有超過五
百三十萬名學生受惠。
                                                                               
人本教育基金會代理執行秘書蕭逸民希望,教師除了實施零體罰之外,也能教育家長不依
賴體罰作為管教孩子的方法。
----

立法院通過教育基本法修正案,規定學生不應再受任何體罰;教育部今晚表示,校園零體
罰納入教育基本法,可促使教師發揮教育專業,發展其他有效的管教策略與技巧,更能保
障學生的人權。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柯慧貞表示,學生遭受不當的體罰時,容易產生負面情緒,也
會認為發生糾紛時,使用暴力或攻擊就能解決問題;此外,體罰也會造成師生關係緊張,
甚至造成學生的自尊低落與不安恐懼心理,更有可能造成日後更嚴重的虐待行為。
                                                                               
柯慧貞表示,校園零體罰納入教育基本法,能刺激教師在教學現場中發揮創意與改革,利
用其他方式代替體罰。
                                                                               
至於教育部未來如何協助教師輔導管教學生?柯慧貞說,將督促地方政府邀集所屬學校、
學者專家、家長與學生代表研擬輔導與管教的參考措施,並與全國教師會於半年內,合作
完成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並蒐集相關成功案例,透過研習及宣導活動,建
立禁止體罰的共識。
----

教育部訓委會常委柯慧貞提醒所有老師,以後對不守規矩的學生也不能「打」,
必須想出其他更適當方式管教;若管教不當,會被記過處分。
至於「體罰」或「不當管教」的認定,教育部與全國教師會、地方教育單位在半年內定
出實施細則。
柯慧貞指出,今後老師遇到頑皮、不守規則的學生,要想其他方式管教,譬如加強溝通
或鼓勵學生正向行為。長期下來,學生就會講道理,減少負面行為。
                                                                               
柯慧貞認為,處理學生違規行為視情節輕重而不同,如調整座位、代為保管物品或取消
參加課程表以外的活動,反正就是不能用打的。柯慧貞表示,未來老師管教措施須與學
生違規輕重相當,要符合比例原則。根據相關規定,如果老師管教不當,造成學生身心
受傷,老師將被記過。

----

立法院昨天也通過附帶決議,教育部應與全國教師會在六個月內研擬完成「學校訂定教
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督促縣市政府完成訂定相關規定
,使基層教師有明確
可循的處理原則,避免基層教師因管教學生動輒得咎、無所適從,甚至改採消極輔導,多
數學生未蒙其利卻受其害。
----

體罰的明確定義為何?教育部官員說,歐美先進國家都禁止對學生造成身體疼痛或極度
疲勞,青蛙跳、長時間罰站、罰蹲、拱橋等都是蓄意造成學生身心傷害,都可被視為體罰
的樣態。但如何認定,仍要由各校教評會依個案情境判斷。

在體罰以及所謂羞辱的認定上,法條上並沒有明列,老師如何教育小孩有灰色地帶。
                                                                               
管碧玲表示,「在我看來,罰站是(體罰),蹲跳也是(體罰),交互蹲跳也是,寫悔過書我
都認為是一種羞辱的行動,跑操場跟勞動服務算不算?都算,在我看來都算。」
                                                                           
-->(網友論述)
        體罰的明確定義為何,最後還是回到學校的教評會去做情境判斷。學校校評會如果決
        議不是體罰,那若家長去大鬧開個記者會一下,教育部會尊重學校校評會的決議嗎?
        還是又自當公平的仲裁者?又是一個打高砲的定義,把責任推給學校
        教育部不淌這個渾水。分明要我們玩模糊地帶的遊戲。
  好吧!我只能說他不得不玩,法令太清楚了對大家都沒好處?」

-------------------------------
                                                                               
2006.12.14  中國時報
零體罰 教師:家長能配合輔導孩子?
朱虔/瑞芳報導
                                                                               
    立法零體罰用心良苦,但老師對往後如何管教學生感到無力,覺得對規矩學生不
公平,尤其行為偏差學生在養成教育階段沒受到有效糾正,長大出社會問題更多。
                                                                               
    瑞芳國小教務主任李延昌表示,零體罰應明確界定理想與實務分野,讓學校、教
師能有效糾正、處理學生的偏差行為才對。
                                                                               
    美國是零體罰國家,行為偏差學生都移請學校行政單位處理,請學生家長到校配
合輔導,台灣也能照做,問題是台灣的家長配合度是否像美國的家長一樣高?
                                                                               
    試問,若學生偏差行為已達犯法程度,過去學校為學生著想,盡全力在校內懲處
、解決,家醜不外揚,如今零體罰廣義規範,學校唯一作法就是報警處理,這對學生
好嗎?
                                                                               
    瑞芳國中教務主任陳錦惠指出,沒有老師願意體罰學生,請外界勿將以往發生的
體罰案對教師界以偏概全,零體罰立法亦應適度給予老師糾正學生權限。
                                                                               
    學生離開學校就是回家,在學校的偏差行為若未被糾正,回家後可能一樣造成家
長困擾;曾與學校同仁聊過零體罰,就有老師表示行為偏差學生長大出社會造成社會
問題,社會承擔更多的責任、付出更大的成本時外界不能再將責任推給學校教育。
                                                                               
    瑞芳高工學務主任詹秉鈞指出,零體罰立法沒界定身心受創規範,造成教師莫大
的壓力與打擊,尤其負責第一線訓導任務的學務處不知往後如何管教學生,教師被綁
手綁腳,稍一管教就動輒得咎。
                                                                               
    試問教師在教室站著對坐著的行為偏差學生溫柔規勸,學生仍蹺著腳、我行我素
時,教師還能怎樣?學校仍有操行評分,操行不及格者不接受學校轉學的建議,別的
學校不願意接受他,班上被影響、甚至騷擾到的規矩學生又對學校教育怎麼看?學校
要顧及少數行為偏差學生的權益還是多數規矩學生的?


教育零體罰法令修正條文

法令    http://epaper.edu.tw/news/941228/941228e.htm
                                                                              
    教育基本法第八條第二項
  『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
    並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造成身心之侵害。』
                                                                               
   教育基本法第十五條第二項
  『教師專業自主權及學生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遭受學校或
    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不當或違法之侵害時,政府應依法令提供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
    人有效及公平救濟之管道。』
---------------------------------------------------
另外,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0條:
任何人對於兒童及少年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  遺棄。
二  身心虐待。
(後略)
                                                                               
《家庭暴力防治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家庭暴力者,謂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為。
本法所稱家庭暴力罪者,謂家庭成員間故意實施家庭暴力行為而成立其他
法律所規定之犯罪。
(後略)
                          



體罰!?處罰!?
很早已前就討論過
而在之前上課時
老師也略有跟我們說
體罰跟處罰的區別
而最大的區別就是--->"打"
只要有打,就可算是體罰
我想這是很明確的定義
不過有些人就不是這樣看法了
現在連罰站、蹲跳、交互蹲跳、寫悔過書、跑操場跟勞動服務都算
如果這些人的論述獲得大眾同意的話
那老師真的很難當、爆難當
況且立法後最明確的定義就是不能打
其他的體罰定義都沒說明
責任也都在學校身上
想必以後學校的訓導人員一定很頭痛

再說現在的學生都不知道在想啥
搞不好會刻意惹毛你
然後手機錄下來
只要你有很像體罰的動作
你都很危險
飯碗可能就不保了


文章最後一段
我想是許多老師的心聲
零體罰 教師:家長能配合輔導孩子?
要到零體罰
家庭教育真的是很重要的一環
太多家長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歸在老師
讓人覺得奇怪
到底是誰的小孩
畢竟老師的教育影響力還是有限
某種程度上還是得看家長的態度
不過在現在少子化環境下
家長多採放縱態度
讓老師於管教上更加難為

對外界而言老師固然是個好工作
不過有幾個人真正知道
老師工作的辛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v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